发布日期:2024-08-14 16:31 点击次数:90
梨园粤韵传,横档麒麟跃。在中山市黄圃镇近900年的建制历史长河中,横档是相对年轻的一个村,建村约260年爱配资官网平台网址,但却是人文韵味最鲜明的一个。它是中山市的麒麟舞、醒狮和粤剧文化之乡,曾走出享誉省港的著名粤剧文武生“小生聪”。
人文横档,至柔也至刚。地处珠江入海口,面向海洋的地理特点,造就了横档人敢闯敢拼的精神底色。过去数十年间,横档村人相继奔向海洋,到港澳地区乃至更遥远的南美洲打拼,以求用自己的勤劳,创造新生活。有数据显示,横档村海内外乡亲数量曾占到黄圃全镇的1/7以上。
走出去的横档人始终心系家乡,这些年来,他们陆续回乡,参与家乡建设。横档山下,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已经展开。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通讯员董菁菁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策划:张培发统筹:罗丽娟
横档山下是吾乡
古韵新声传文脉
驾车从黄圃快线转入乡间村道,穿过连片的果园和田野,地势渐高,道路的尽头,便是横档村的地标——横档山。在广袤平坦的冲积沙田上,海拔70多米的横档山尤为显眼,其山势如屏挡潮,故得名横档。
据《横档志》记载,公元1759年,横档已有人聚居于横档山下,横档村名也因山而来。见山即知是吾乡,这是世代横档人的共同记忆,也是回家的方向标。
横档村东临珠江八大入海口之一的洪奇沥水道,是黄圃向海发展的“咽喉”。处于山海之间,横档村兼具了山水的静与动。
横档人喜爱粤剧。20世纪30年代,横档就已成立“新少年粤剧团”和“同庆升平粤剧团”两班粤剧团。著名的文武生“小生聪”是横档村粤剧文化兴盛的缩影。
古韵新声,时至今日,横档村中仍有由粤剧爱好者组建的私伙局,粤剧文化一直延续至今,也成为海内外乡亲与家乡联系的一道文化桥梁。2016年,中山市首个村级乡亲联谊组织——港澳中山黄圃同乡会横档乡亲联谊组成立,横档村举办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场粤剧曲艺表演活动,邀请粤剧名家献艺,多名港澳乡亲返乡,与1000多名村民现场共赏粤韵。
横档村还是麒麟舞的发源地。相传,麒麟舞始于明末清初,当年一名从广州来的道士教授村民传统武术,受到村民欢迎。后来,村民以武术为基础,结合沙田水乡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图腾——麒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麒麟舞。
如今,每逢村民新居入伙、婚嫁、新船下水和重大节日,五彩斑斓的麒麟就会出现在横档村的街头巷尾。踏着阵阵锣鼓声,麒麟腾跃起舞,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横档麒麟舞的影响并不局限于黄圃镇和横档村,广州的黄阁麒麟舞也源自中山横档村。近年来,在港澳乡亲的牵线下,麒麟舞在香港当地的节庆活动中也不断亮相。
喜文乐舞的横档人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横档村在清末已办起了“横径书院”,成为当时中山县九区保留的五间书院之一。兴粤剧、舞麒麟、办书院,横档山下,横档人撑起了一条延续百年的文脉,也为海内外乡亲架起了一道寄托乡情乡愁的桥梁。
情系桑梓报春晖
侨捐建校兴文教
时至今日,横档村仍是黄圃镇各村中最重视教育的村落之一。位于横档村中部核心区,有着超过80年历史的横档小学是该村倡文兴教传统的见证。
立秋已过,夏日的高温仍未消退。午后,横档小学内,教学楼旁的荷塘清风吹拂,凉意阵阵。荷塘水面泛起涟漪,岸边绿树红花摇曳,显得格外宁静。横档小学是横档村的地标之一,也是海内外乡亲的集体记忆所在。横档小学创建于1942年,不少远赴海外的乡亲都曾在横档小学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横档小学的发展,离不开海内外乡亲的推动。1999年,在香港乡亲梁银好、华侨谭标等带动下,横档村共筹集善款近90万元重建横档小学教学大楼,配备了电教室、音乐室、图书室等多个功能场所,学位达600个,成为了当时黄圃镇内硬件设施最齐全、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村级小学之一。
“在当时来说,这样的建设规格和水平已经很了不起。”走进横档小学的综合电教室,通铺木地板的阶梯式布局让到村中走访的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感到惊叹。透过横档小学先进的硬件配套,他感受到横档海内外乡亲浓烈的乡情和倡文重教的愿望。
横档小学内还保留了一座有着超过80年历史的八角亭——孝亲亭。该亭由横档村人修建,亭中绘有二十四孝壁画。2017年,在横档村委和横档小学师生的倡议下,黄圃镇政府、横档村村民、乡贤和海内外乡亲积极响应,在原址上对孝亲亭进行了重建。
建校修亭,凝聚的是横档人世代倡文兴教、孝亲敬老的传统,也寄托了海外乡亲对家乡发展的牵挂。除了兴教办学,在横档村中,敬老院、幼儿园、自来水厂等公共设施兴建,都有海内外乡亲的身影。
归侨助农促振兴
横档香蕉名气扬
夏秋之间,横档村的香蕉林进入成熟收割期,通向连片蕉林的硬底化道路上,如期而至的货车奔向丰收的田野。
谈及横档村,绕不过“横档香蕉”。横档村种植香蕉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因沙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横档村出产的香蕉口感好、外观好,受到市场欢迎。高峰时期,香蕉是横档村的支柱产业,全村9000亩农地,有8000亩种植香蕉。2021年,横档村入选广东香蕉横档示范基地。
丰收时节,香蕉种植户、法属圭亚那归侨谭添文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外地的采购商密集来电,与他沟通香蕉采摘的重量和交运时间。谭添文是横档香蕉的种植大户,也是市场触角最敏感的一个。
2000年前后,在香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之时,横档香蕉遭遇黄叶病,村中种植户大面积失收。经过咨询农业专家,谭添文迅速缩减香蕉种植规模,将蕉林改造成为鱼塘,养殖家鱼。看到谭添文的做法,种植户们也纷纷跟进。通过集体缩减种植规模,土壤逐渐改善,黄叶病也逐渐得到了控制,香蕉种植得以恢复。
为打开横档香蕉的更大销路,谭添文抓住外地采购商进村的机遇,当起了香蕉中介,帮助种植户搭建销售渠道,避免了中间商压价,提升种植户收入,曾经仅在周边地区销售的横档香蕉如今已走出广东,销至广西等省外市场。
地处咸淡水交汇处的大沙田地区,横档村土壤肥沃,农业是横档村最大的产业标签。除了谭添文,横档村不少海内外乡亲都是本村农业发展“领头雁”。20世纪90年代,梁银好从香港返乡经营种植养殖业,租用村中土地多达数百亩。通过打通输港渠道,梁银好将横档村的优质农产品输送至香港市民的餐桌上。除了发展种养殖业,她还在横档村建立了食品加工厂,引入乡村文旅等元素,成为当时中山乃至周边地区农业的一道独特景观。
“这是大家都没有见过的,后来大家也慢慢跟着学。”年逾八旬的蒋德根曾是横档村侨务工作者,他对梁银好推动村子发展的行动记忆犹新,发展种植养殖、办企业、做慈善,梁银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梁银好的回归,不但为村集体带来收入,带动村民就业,还带来了新的农业模式和理念。
更多的新元素正在涌进横档村这片沙田沃土。中山市和黄圃镇正谋划打造包括横档村在内的横石岛片区,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业和高品质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引入乡村民宿、特色美食等元素,打造湾区旅游热点。其中,横档村将大力发展花卉和蔬果种植、水产养殖及深加工产业,建设稻田里农耕文化体验中心和配套中心驿站等设施,打造“网红打卡点”。
听闻横石岛建设规划,消息灵通的谭添文已行动起来,密切留意建设新动态。去年,谭添文儿子回乡加入种植养殖业。漂泊奋斗半生,年逾六旬的谭添文将把接力棒交到儿子手中。“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只要是合适的,我都会支持他,希望他能闯出来。”
■特写
从横档起步舞向四海
百年麒麟舞架起海内外乡亲“连心桥”
横档山下,横档村麒麟馆被村屋包围,麒麟馆是一座锌铁皮屋顶的单层平房,外观平淡无奇,若不是村干部带路,外人一般难以注意到它。
“传承麒麟武术精髓,弘扬祖国历史文化”麒麟馆外一幅红色对联在白墙上显得尤为突出。外墙上挂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圃麒麟舞传承基地”等牌匾,诉说着横档麒麟舞的不一般。
“这个鼓比我还‘年长’,上方这个麒麟头套历史更久。”走进麒麟馆内部,麒麟舞传承人谭照星如数家珍般介绍着麒麟舞的辉煌。黄圃麒麟舞始于明末清初,发源于横档村,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横档村麒麟舞借用广东本土特色音乐,以武术鼓谱相间伴奏,产生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效果,欢快活泼,特色鲜明。
谭照星表示,每逢新春佳节、婚姻嫁娶、新居落成等庆典活动,横档村村民都会邀请麒麟队表演助兴,增添喜庆气氛,祈求万事如意吉祥、国泰民安。横档村村民还习惯在居家内外显眼的地方张贴“麒麟在此”挥春,寓意欢乐祥和,憧憬幸福美满生活。
除了在横档村广为流传,横档麒麟舞还辐射到中山三角、南朗、小榄、石岐及广州番禺、南沙等地。20世纪50年代,当时只有3000多人的横档村,成立了由108人组成的中山横档国技团,他们常受邀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进行表演。跟随他们的脚步,麒麟舞也逐渐传播开来。
随着横档人走向港澳和海外,麒麟舞推广至更广范围。2016年12月10日,横档村在香港成立港澳联谊组,是中山市第一个村级乡亲联谊组织,成为乡亲联系以及参与家乡建设发展的重要桥梁。在联谊组乡亲的参与下,麒麟舞在港澳范围也较为活跃,成为乡亲们每年必看的民俗节目。
曾任黄圃镇统侨办主任的石小康参与了推动麒麟舞走向港澳的过程。借助黄圃乡亲在香港旺角街坊会任职的契机,黄圃镇每年派出飘色和麒麟舞等表演队伍参加当地的“庙会”。以麒麟舞为桥梁,黄圃镇、横档村与港澳乡亲建立更深联系,也唤醒了乡亲们的乡情。
为延续麒麟舞这一非遗活动,黄圃镇不断开展传承探索。早在2000年,黄圃镇文联、文化站就制定了黄圃麒麟舞长期保护与传承计划,并成立黄圃理工霓虹麒麟队,建成麒麟舞训练馆。这些年来,黄圃理工霓虹麒麟队先后获得中国首届麒麟舞大赛铜奖,广东省传统麒麟锦标赛女子组第一名、一等奖等荣誉。随着疫情政策优化调整,黄圃镇正计划组织新一轮民俗表演队伍到港澳地区表演,延续这一民俗桥梁。
■声音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研究员张应龙:
在乡村振兴中
闯出新时代“侨”特色
横档村海内外乡亲众多,占了黄圃镇海内外乡亲总数的1/7左右,这从侧面反映出横档人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精神特质,这种闯劲也是华侨文化的精神内核。
横档村是农业大村,海内外乡亲大多都有在村中务农的经历。从漂洋过海务工创业,到返乡回馈,再到直接参与村里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在外发展的经历给了横档人更广的视野和更多创新的思维,通过回乡的归侨或乡亲,这些新元素为当地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与旧的结合释放出奇妙的反应。横档村可继续借助“侨”力量,引入更多创新理念、模式和元素,在乡村振兴的新局中闯出新时代的“侨”特色。
同时,横档村也是一个文化侨村,拥有粤剧、醒狮、麒麟舞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都是与乡情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是横档乡亲们的文化之根。中山市、黄圃镇和横档村都应注重在海内外乡亲群体中弘扬这些宝贵的民俗活动,与乡亲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提升横档村、黄圃镇乃至中山市在海外的影响力。比如粤剧是海外华侨华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横档村应进一步挖掘粤剧文化资源,擦亮自身独特的“侨”品牌。
足迹
从20世纪70年代起,横档村已有村民前往香港、澳门、美国、法属圭亚那等地谋生,现旅居海外和港澳的乡亲有280多人爱配资官网平台网址,是黄圃镇旅居港澳乡亲最多的一个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