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8-14 15:38 点击次数:115
培育好医生,技术服务双提升铸就好口碑!牵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启动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设置医疗服务“红黑榜”……今年以来杠杆炒股app,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以全方位举措打造优秀医疗服务团队,让群众放心看好病。
看得见的改变正在发生,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上实现众多突破。在2023第一届中国急诊急救武林大会上,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高效协同、信息先行——基于‘七大中心’的区域信息化协同救治体系”获评“勇攀高峰奖”。在刚刚召开的2023年北京健康大会——迈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更是成为全国第一批“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示范单位”,是广东唯一入选医院。
在2023年“淼城好医生”评选中,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有14名医生入选,他们均是医院各个科室的骨干力量,以专业技能治病救人广受认可。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我们要打造高质量医师队伍,让群众能够放心看好病。”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姚伟平表示,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将通过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深度合作提升医师专业技能,并通过医师下基层、巡回医疗等将更多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撰文:魏英三医宣
屡获国家级荣誉
急危重症救治冲在最前线
作为目前三水区唯一的三甲龙头医院,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是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的重要一环。高质量人才队伍为急危重症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为患者带来生机。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云辉从医26年,此次获评“淼城好医生”。2022年,他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积极投身于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评审,荣获国家三级达标单位,成为佛山市“十四五”医学重点专科。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曾小茹29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工作,接诊病患人次20万以上,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荣获第二届“南粤好医生”、三水区人民医院首届“十佳医师”称号。她在10多年前就熟练掌握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填补了本地区起搏器植入技术的空白,十余年来为本地数百位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使他们重获健康。曾小茹带领科室成员打造一支医术精湛、能吃苦耐劳的心血管专业团队,创建并通过认证多个国家级中心,包括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今年被广东省卫健委评为区级心血管病防治中心。
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是曾小茹对自己的要求。如今,10多年前接诊过的病人还会再次找她看病,只因为认定她是个负责任且脾气好的医生。她希望用个人微薄的力量,为本地区群众心血管健康作出贡献。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何健华带领团队着力打造一体化围产期服务及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负责科室5年来,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100%,带领科室团队成功救治危重孕产妇超过300人次,获得良好的成效。
无论是SARS还是新冠疫情,作为三水区影像专家,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黄洲始终冲锋在前。在2020年,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叶敏球作为广东省第十四批医疗队队员进驻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积极参与救治危重病人,与其他队友共同圆满地完成了救治使命。在2022年12月新冠疫情严重时,他临危受命,负责临时重症病区工作,带领全科同事坚守岗位,迎难而上,全力以赴,践行使命,尽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收治危重症患者达150人,治愈出院最高年龄患者93岁。
多学科联动,三水区人民医院打造区域信息化协同救治体系,危重患者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诊再到完成手术救治,平均耗时从100分钟以上减少至60分钟左右,为危重患者争取了大量黄金救治时间,为患者的抢救、手术、术后康复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23年北京健康大会——迈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入选“县域名院”,骨科、急诊医学科入选“县域强科”。
术业专攻获认可
打造人才金字塔让优秀医生不断涌现
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为群众提供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三水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董俊球带领团队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十三五”医学重点专科、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十四五”高水平医学重点专科(中医类别)、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吴典捷率先在三水区开展易脐针、于氏颅针、中医色贴、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治疗等新技术,近5年来挂号预约人数超2万人,常年门诊预约满号,2020年获评“南粤好医师”,2021年被三水区卫生健康局评为“三水区中医青年骨干”并获“德国施罗斯脊柱侧弯疗法认证医师”,2022年被佛山市卫生健康局评为“佛山市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此前,他帮助大塘卫生院筹建首个中医康复科,每次行程来回近60公里,把中医的新理念、新技术带到该院,连续42个月时间从不间断,4年多时间在该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20余项,让村民家门口即可以享受三甲医院中医、康复诊疗技术,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医疗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据悉,三水区人民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31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92人;正高职称73人,副高职称189人。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兴院”的办院方针,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培训晋升平台,坚持“外引内培”模式,不断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广东省杰出青年骨干人才1名,佛山市杰出青年人才6人,市骨干人才10人,区级医学领军人才6人,区级杰出青年医学人才4人,区级医学骨干人才16人,形成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学科青年后备人才三个层次的人才金字塔。2017年,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建成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作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培协同单位,现拥有住培协同专业3个,教学科研水平明显增进,医院学术氛围明显改善。2018年5月,与韶关学院医学院建立教学合作实施临床专业“3+2”教学模式,承担临床本科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实现从医院到临床学院的转型。2021年12月成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博士后联合招收培养单位,拥有博士后协作导师1名。2022年1月成为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点,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今年年初,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为期三年的技术扶持协议,围绕医院管理、专科建设、医疗技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等课题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3月,医院通过广东省药监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后首次现场检查,以重点专科为抓手,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建设按下“加速键”。多年柔性引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17名专家为特聘专家,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高精尖技术,发表科研著作等。近五年,获得省级立项11项、市级立项152项,发表医学论文521篇,其中SCI论文12篇。
三水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蔡敏表示,医院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重点搭建人才梯队和重视科研教学建设,努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高水平、现代化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延伸
从患者角度打造
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启动为期三年的服务提升行动,进一步从患者角度打造优质医疗服务。
树立服务思维,群众最有发言权。今年3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面向全社会开展“我为三医服务建言”的服务建言献策征集活动,首期采用14条建议,并制定出计划表真抓实干落实。
今年以来,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还有多项便民举措推出,医院心脏中心、骨科中心揭牌,群众可享受一体化诊疗服务,多个科室设置夜诊服务,医院党建和业务实现双融双促。
在服务基层上,1月起,三水区人民医院选派了骨干医生每周定期下沉至云东海街道、西南街道、白坭镇等基层医疗单位坐诊、带教,为期一年。目前,医院共有29位医生骨干主动参与其中,包括心血管内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等专科。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胡朝晖此次也获评“淼城好医生”,他一直倡导服务理念、关注服务细节,紧紧围绕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理念,做到“你以病人为中心,我以你们为核心”的服务提升。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志明表示,技术与服务是医院的战略定位,八大中心的建设与医院现代化运营是医院的战术运用杠杆炒股app,将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及服务,从而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感,打造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医院。